

現在多數人有一個共同的感受:錢,越來越難掙了。
我也深有同感。特別是收入變相降低,可消費依舊未減的時期,很容易產生焦慮。焦慮首先會影響心情,有時候還會影響睡眠,進而影響身體健康。
雖然現實如此,可人依舊每天一睜眼就要開始面對這一切。如果掙不到錢,是暫時無法改變的事實,那只能在生活的其他方面進行調整了。
比如節省開支、鍛煉身體。
有的人可能覺得,現在我都已經夠累了,哪有時間鍛煉身體?
其實,鍛煉身體,是為了把自身從繁雜的生活事務中,短時間解救出來的方法之一。
鍛煉的好處,大多數人只知道能強身健體,其實鍛煉還有一個間接影響,就是改善心情、中和負面情緒。
在生理層面,運動鍛煉時大腦會釋放內啡肽、血清素和多巴胺。其中,內啡肽能直接緩解疼痛、抑制負面情緒,帶來“運動后的愉悅感”;血清素和多巴胺則能調節情緒、提升專注力,從生理上對抗焦慮和抑郁。
有不少人跑步上癮,就是人們在跑步時感受到內啡肽的愉悅,從而欲罷不能,這份****促使著人們越跑越長。
在心理層面,運動鍛煉能強制人們將注意力從工作壓力、負面思緒中抽離,相當于給大腦“放空充電”。在完成一項運動目標,比如跑2公里、散步30分鐘、做1分鐘平板支撐時,會給人帶來掌控感和勝任感。一定程度能提升自信心。
比如瑜伽這項運動,通過光線、空間、音樂,給人提供了一個與外界隔離的舒緩環境,同時以核心穩定為基礎,鍛煉了全身。
一次瑜伽課下來,人會感覺渾身舒暢。短暫脫離了壓力環境,讓自己放松了一次。
不過,人們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,不一定能抽出專項的鍛煉時間。但,在工作、午休期間、通勤時,也可以找到碎片化鍛煉的契機。
我有個鄰居,她一直都坐電腦前伏案工作,后來發現肩頸總是疼痛,就這樣過了一段時間。
某天刷視頻時,看到博主在工位上鍛煉,她就也買了條彈力帶放在工位旁,一到工作的間隙,就拿出彈力帶拉拉肩。
堅持了一段時間,忽然有****,她發現肩頸不痛了,還感覺到臂力強了點,背也薄了點。
除了在工位上拉彈力帶,還可以偶爾來一分鐘的深蹲、舉2組啞鈴等,現在挺多網絡視頻教這類方法的。
運動鍛煉,不要一開始就讓自己負荷太重,比如****次跑步就跑5公里,其實從2公里走走跑跑,跑完就很好了。甚至可以從每天1公里開始。時間長了,會發現自己能越跑越長。
一開始負荷重了難度太大,容易放棄。想要通過鍛煉獲得長期的益處,得講究循序漸進,且持續堅持。
同時要注意休息,如果某****感覺身體很累,就不要強迫自己鍛煉,或者降低強度再鍛煉。比如選擇的是跑步為鍛煉方式,某****改成散步也是可以的。
一般運動鍛煉,持續一個月以上,就會明顯感受到自身體能的增強,不再是鍛煉一次就酸痛三天,也不再是陪娃戶外玩****就渾身酸軟。
這種直觀的狀態改變,會讓人感受到自己“變強”,精力比鍛煉之前要更充沛。這也就變相地提高了自己做事的身體硬件配置,提高了效率和質量。
人除了可以用掙錢這個方式來獲取價值,也可以通過鍛煉來獲得更強的體能、更穩定的情緒,這也不失為一份價值所在。